首页 > 刑事犯罪 > 刑事犯罪经典案例

南京刑事律师:张某故意杀人案

[ 发布日期:2016-11-24 10:42:07 点击: 来源:南京律师事务所 【打印此文】 【关闭窗口】]

  【基本案情】张某在自家附近的小区公共绿化带内与朋友在一起采摘橘子,适逢醉酒的邻居黄某也在绿地闲逛。黄某仗着酒意阻止并责骂张某,坚持认为橘树是他种的张某不能采摘,还指责张某把他盖电瓶车用的雨披弄在地上当垫子用。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起来。后张某被人劝解回家。张某回到家中得知黄某本人又在刚才的绿化带里采摘橘子,心生怨气,遂从家中拿了一把刀再次返回现场与黄某发生争执并推打。其间,张某一怒之下用刀将黄某捅刺身亡。事后,有目击群众打电话报警,张某在其住处被公安人员抓获。张某到案后对上述事实作了供述,但认为自己并没有杀人的故意。

  江苏刑事律师犯罪辩护团队具有无罪辩护、罪轻辩护等众多成功案例。联系电话:18913827268,QQ:3128887636

  【裁判结果】上海一中法院审理后认为,被告人张某持刀捅刺被害人胸部一刀致被害人死亡的事实清楚,证据确实充分。张某犯罪后果严重,鉴于其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,被害人对引发本案有一定责任,张某系一时冲动作案等情,对其从轻处罚。被告人张某的犯罪行为还造成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经济损失,依法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据此,以故意伤害罪,判处被告人张某无期徒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,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三万余元经济损失。

  【案件评析】司法实践中,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杀人还是伤害,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,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、案件的起因、过程、结果、作案时间、地点、手段、工具、打击部位、强度、次数以及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,进行综合分析、判断,以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。本案中,张某因采摘橘子遭到被害人责骂而与被害人发生矛盾,双方之前并无深仇大恨;张某带刀找到被害人后没有直接上前捅刺,而是双方再次发生争执后在冲突过程中捅刺了被害人一刀;张某到案后始终供述其没有杀人故意,故在案证据可以证实张某有伤害被害人的故意及行为,但尚不足以证实张某有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故意。因此一审认定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而非故意杀人罪